發佈日期: 發佈留言

鎂優於鈣

想要預防疾病並得到長壽,就要捨棄過熱的飲食,採取以生食(尤其是生鮮蔬果)為主的飲食生活,不要浪費一生只有定量的酵素
在此說明「酵素與鎂的關系」。
酵素較多的食物,亦即生鮮蔬果、海藻中含有很多鎂,大量使用酵素時需要鎂。
消耗酵素的具體例子,就是過度攝取甜食、加熱調理的肉、魚、蛋、氧化的油(尤其是零食等)、亞油酸、飽和脂肪酸,以及過量抽淤、喝酒、攝取充滿添加物的食品及壓力積存等。
這些生活形態會大量的浪費消化酵素,使得潛在酵素不斷減少。同時,細胞內的礦物質,尤其鎂的消耗量增加。鎂是酵素最好的輔劑,與酵素合為一體忙碌的工作。
如果鎂因為消化活動而大量消耗,則細胞內會大量釋出鎂。細胞內的鎂減少時,原本不能從細胞外進入細胞內的鈣會趁虛而入,使得細胞內的鈣量過多。這時,細胞非常緊張,會引起痙攣或收縮。
這種緊張會產生各種疼痛,在肌肉方面會出現肌肉痛、小腿肚抽筋、肩膀酸痛、關節炎,在心臟方面會出現狹心症、頻脈、心律不整,在子宮方面會出現肌瘤、生理不順、內膜症,在支氣管方面會出現支氣管炎、支氣管氣喘,在動脈方面會出現高血壓糖尿病動脈硬化心肌梗塞,在神經方面會出現精神異常、學習力減退、腦中風、偏頭痛。此外,還有淨腫、蛀牙、骨質疏松症、結石等各種症狀。反過來說,這些症狀都是因為缺乏生鮮蔬菜、水果及海藻造成的。
鎂的研究從1930年代開始,後來熱潮消退,直到1990年代開始再度盛行,現在仍是熱門話題之一,這就說明對人體而書鎂比鈣更重要。
當然,鈣和鎂都是非常重要的礦物質,所有的礦物質都有其存在的必要,但是鎂是必須要經常攝取的重要礦物質之一。然而,長期以來大家都忘了它的存在,只註意到「要攝取鈣」。
以前,人們總是認為「攝取鈣就能得到睫棗」。近年來,隨著礦物質研究的進步,終於知道「鎂和鈣要等量,甚至要比鈣存在更多,否則無法製造骨骼」。
鎂是幾乎存在於細胞內部的礦物質,與細胞外的鎂比率應該是4比—。反之,鈣幾乎是存在於細胞外的礦物質,外部與內部的存在比率為一千萬比一。
當體內的酵素需求增多時,成為其輔劑的鎂的需求也會增多,大量使用體內酵素,會導致鎂缺乏,成為各種疾病(尤其是各種疼痛:心臟和呼吸系統疾病、、神經系統婦科方面的疾病)的原因。當綑胞內的鎂減少時,鈣就進入細胞內。
細胞內缺乏鎂,幾乎都是因為不良的飲食導致消化酵素過度浪費所致。反之,只要攝取富含酵素的食物(尤其是生鮮蔬果),就能夠得到健康。

發佈日期: 發佈留言

頭、腰、關節疼痛的理由

「研究酵素」的結果,認為罹患肝病高血壓動脈硬化、過敏、結核、糖尿病心臟病、腎臟病、風濕、肥胖等疾病,都是因為細胞內的酵素濃度極低所致。
肥胖者中,有的是因為脂肪分解酶減少而肥胖,有的是因為澱粉酶的濃度較低而出現盱病。
食物過敏的人,血中的酵素濃度也會降低。
瑞典某研究所的研究員,進行用加熱調理的食物飼養動物的實驗,結果顯示動物(老鼠等)在年輕時能夠順利成長,但是成熟後就會開始急速老化,同時因為罹患多種疾病(尤其是變質性難治疾病)而早死。
野生動物所攝取的食物,是以含有大量生的酵素的生食為主,因此不會罹患重病或慢性病。
孕育萬物的大地生產很多新鮮的蔬果,人類和動物能夠充分運用。不過,人類卻製造出砂糖這種非自然物質,也製造出並非自然藥的化學藥品,同時攝取加工食品、加工點心(尤其是零食),再加上垃圾食品犯濫,成為自己製造出疾病的生物。
關節痛(膝、腳、手、軀幹、頸部)、腰痛、坐骨神經痛或頭痛,根本原因就在於缺乏酵素。疼痛是因為食物的營養沒有進 入檸檬酸循環這個能量迴路而引起。
亦即因為缺乏酵素,食物無法順利的分解微量分子,營養素被腐敗菌處理掉,腐敗菌是不合氧的厭氣性細菌,因此,使得嗜氣性的能量迴路無法充分運作,由厭氣性的迴路代替運作。
結果就會產生乳酸或丙酮酸等物質,使得肌肉像巖石般的僵硬而產生疼痛,導致全身肌肉痛。
這些物質會造成腦缺血,出現血清素,使得頭部承受顱內壓而產生頭痛現象。
換雷之,疼痛幾乎都是來自於腸,最大原因是缺乏酵素,無法順利分解蛋白質,能量迴路無法順暢運轉,造成厭氣性迴路發揮作用所致。
極度疲勞的原因,在於蛋白質與脂肪消化不良。消化不良是因為上述的機制,使得全身肌肉產生疲勞物質的酸(乳酸、丙酮酸、酪酸、乙醯醋酸)所致。這些酸會引起疼痛與疲勞。
這時就會出現活性氧,加速細胞破壞,,使毒素積存全身,這就是細胞便秘。因為缺乏可以處理的酵素(代謝酵素),因此毒素無法順暢排除,陷入「酸」與「毒素」的雙重危機中,疲勞感增強。
持續出現這些癥狀,除了疲勞感增強外,外表也變得難看,例如會出現皺紋、斑點、掉髮、頭皮屑,臉上缺乏生氣,說話有氣無力。整體面百,出現老態,喪失活力,經常引起疾病。

發佈日期: 發佈留言

缺乏酵素直接引起的疾病

一旦酵素不足,會頻頻出現前述癥狀,然後逐漸演變成以下的疾病。
◆急性或慢性胃炎 ◆急性或慢性大腸撈 ◆急性或慢性胰臟炎
◆黲急性或慢性膽囊膽道炎 ◆胃酸減少癥 ◆梅尼爾氏病(耳性眩暈)
◆痔核 ◆膀胱炎 ◆膀胱纖維症
◆逆流性食道炎 ◆心律不整 ◆動脈硬化
◆鑾花粉症(鼻炎) ◆不孕症 ◆支氣管炎
◆孕吐 ◆風濕 ◆卵巢囊腫
◆氣喘 ◆癌症◆自內障
一味攝取加熱食物,體內酵素過度消耗,就會引起食物消化不良。
人體會使用身體的治癒系統來幫忙處理這些狀況,結果使得免疫力減弱。
直到最近才知道,「現代食物過敏的最大原因在於缺乏酵素」。使用會造成酵素不足的食物或吃法,當然會使酵素不足而引發過敏。

發佈日期: 發佈留言

纳豆的腦血管疾病體驗談

腦血管疾病,多年來一直躍居十大死因的前幾名。
中風是腦的局部血液循環發生問題,而造成腦細胞壞死。根據研究報告顯示,腦部循環只要中斷數分鐘,就會造成腦細胞死亡。
分布在腦部的血管,有如各家庭的自來水管。因此,首先必須要有運送功能良好的自來水廠,通過順暢的自來水管,才能充分供應各家庭用水。
一旦水管年久失修,變厚或破裂,就會造成供水出問題。
腦部的血管也會發生各種障礙。一旦脂肪經年累月的沉積在血管壁上,會使管腔變得窄小或堵塞,這就是所謂的「腦血栓」。
心臟病患者,一旦心臟瓣膜發生問題或心肌梗塞,壞死的組織碎片會隨著心臟血管系統流向腦血管,若某條血管被堵住,就會影響該血管的暢通,形成「腦栓塞」。
另外,腦血管因為動脈硬化而造成血管壁慢慢受到腐蝕,日益脆弱,一旦受到刺激或血壓上升,就會引發血管壁破裂,造成「腦溢血」。
這三種情況都會引起中風。不只老年人,年輕人也可能會出現中風。輕度中風會使人半身不遂或書語失常,重度者則會立刻死亡。
大部分的中風病患,都會出現四肢麻痺的半身不遂狀態,給家人帶來沉重的负担。
預防中風,首先要從改善飲食做起。中風的危險因素,包括高血壓、高血脂症、糖尿病、心臟病、動脈硬化及肥胖等。
攝取營養均衡的飲食,含豐富的纖維。不僅能降血饜、血脂,預防肥胖、糖尿病、動脈硬化等,也能提高免疫力、抗衰老。
定期運動有助血液循環,並使動脈柔軟、暢通。避免緊張壓力。
納豆中的主要成分納豆菌,能夠增加腸內益菌,促進排便順暢,且預防肥胖。而納豆激酶則具有溶解血栓的作用,血管緊張素變換抑制酶能降低血壓,SoD(超氧化歧化酶)能去除活性氧。
這些有效成分能夠對腦血管疾病發揮良好的作用。

發佈日期: 發佈留言

逮離生活習慣病

生活習慣病昔日稱為成人病,是隨著增龄而罹患的疾病,包括癌症、心臟病、腦中風、糖尿病、高血壓、動脈硬化、肝病、肥胖、牙周病、骨質疏鬆症等,不勝枚舉。
這些疾病多半是因為長期不良的飲食習慣、生活習慣、運動習慣、喝酒、抽菸及睡眠習慣等而造成,又稱為「文明病」。
人十大死因中,與生活習慣有關的慢性病約佔八成,是現代人的健康殺手。平常沒什麼特別症狀,等到察覺時,往往病情已經相當惡化了。
很多人都知道自己過著不當的飲食生活或生活作息不正常,但是,長年養成的習慣不易改變,最後造成疾病纏身,甚至臥病在床的狀態。
我們的健康決定於食物裙生活習慣。想要維持健康、逮離疾病,就要改變不當的生活方式。當然,也要定期接受健康檢查,預防勝於治療,早期發現疾病早期治療最重要。
有助於逮離生活習慣病的方法,簡單介紹如下。
一、戒除菸酒
二、改變運動習慣
三、改變飲食習慣

發佈日期: 發佈留言

納豆是減肥聖品

國人和歐美人比起來,體型較瘦小,因此,對肥胖常採取寬容的態度。尤其是男性,認為「胖是禱祿的象徵」、「心寬體胖」等,對肥胖有正面看法。
國內的飲食型態,日趨歐美化,以肉食較多,經常不吃早餐,而晚餐吃得多而豐富。這種夜食症候群再加上運動不足,導致肥胖者逐漸增加。
肥胖是因為多餘的熱量變成脂肪,皮下等的脂肪組織蓄積必要以上的脂肪所致。這是一般的動物對抗饑餓的自衛本能。對於人而雷,當然要儲備某種程度的自衛本能,但是,如果過多就會導致肥胖。
脂肪是影響身材的關鍵,有些人雖然體重超過標準體重,但是,體脂率卻很低,即所謂肌肉型的「阿諾族」。另外也有所謂的「泡芙族」,即體重雖然正常,但體脂率過高。缺乏運動、常坐辦公桌的女性較多泡芙族。
脂肪大致分為皮下脂肪與內臟脂肪(腹腔內脂肪)。脂肪組織中絕大部分為三酸甘油酯。
並非只攝取脂肪類食物才會轉換為脂肪組織儲藏。無論是醣類、蛋白質或脂肪,只要攝取的熱量超過身體消耗的熱量,這些營養素都會轉換為脂肪的形態儲藏於體內。
人體的脂肪細胞,多半在青春期即已決定好了。因此,所謂的減肥,就是要讓脂肪細胞的體積縮小,而所謂的預防肥胖,就是要避免脂肪細胞變大。
女性進入更年期後,由於身體基礎代謝率下降(維持一天生活所需要消耗能量,例如呼吸、心跳、頭髮的生長等),脂肪容易堆積,成為小腹婆,出現蘋果型身材。若再加上肥胖,就會引發各種慢性病。
胖的人和瘦的人相比,罹患成人病的機率確實較高,發病率也很高。尤其容易引發糖尿病、高血壓、動脈硬化、心臟病、肝病、膽結石、不孕症、關節炎、痛風等。最近,根據統計發現,癌症的罹患率也和肥胖有關。
想要預防肥胖,最好的方法就是運動。當然,飲食也很重要。攝取超出必要量的飲食,導致熱量攝取過剩,是中年發胖的原因。
最好的減肥方式,就是不要減少肌肉,而要減少體脂肪,亦即是要好好的代謝脂肪。納豆菌能夠沖洗掉附著於血管的膽固醇,促進血液循環,提高脂肪代謝,減少體脂肪。
納豆是低脂防、低熱量食品,富含膳食纖維,能夠吸附膽固醇和脂肪,達到減肥效果。
另外,納豆中含有異黃酮,具有類似女性激素的作用,可以調節激素的平衡,防止肥胖。同時,成分之一的吡啶二羧酸,具有抗菌與整腸作用,能夠提高脂肪的分解力,幫助減肥。
隨著體重的增加,會對膝關節造成負擔,引起膝痛。一旦肥胖,多餘的脂肪會造成脂肪肝,引起肝功能不良,胰臟無法順暢發揮作用,容易罹患糖尿病。
肥胖的人一旦瘦下來,就能減輕膝痛,使較高的血壓下降,改善各種慢性病。
納豆中所含的納豆菌,會作用於腦的食慾中樞,抑制食慾過剩,就算不必勉強的控制食慾,也能自然減重。
納豆能夠促進全身健康狀態良好,即使大幅減重,也不必擔心體力衰退或皮膚鬆弛的問題。

發佈日期: 發佈留言

吃納豆能抗衰老

人體的老化,始於血管的老化,而血管的老化,主要原因為血管壁的脂肪氧化。
根據日本弘前大學內科的金澤武道助理教授的研究報告,證實大豆中含有能夠抑制脂肪氧化的成分,尤其能夠抑制壞瞻固醇(L D L)的氧化。
事實上,納豆的抗氧化力優於大豆。日本岐阜大學農學部的乾二教授的研究小組,證實納豆菌發酵物能分離出抗氧化物質,抑制壓力性的胃痛。
一旦體內承受壓力,微細血管會產生大量的活性氧。活性氧會造成胃部氧化,引起胃痛。攝取納豆,能夠抑制氧化,舒緩壓力引起的胃部不這。
吃納豆能夠降血壓,這是很多人都有的經驗。血壓升高的原因之一,即血管老化。納豆菌能夠防止血管老化,提高免疫力,具有抗衰老的作用。
對人體而書,氧氣過多會成為一種毒素,即活性氧。活性氧不但是癌癥的原因,也是造成動脈硬化、心臟病、斑點等皮膚老化的元兄。八成的疾病都與活性氧有關。
納豆菌能夠誘導幹擾素的生成,幹擾素是抑制病毒增殖的物質,藉此能夠提高身體的抵抗力,抑制活性氧的發生,防止老化,預防疾病。
納豆中的納豆激酶、卵磷脂、亞油酸等物質,能夠淨化血液,而優質蛋白質能夠強化血管,有效的預防高血壓、腦中風、動脈硬化心臟病等。
另外,所含的膳食纖維,能夠在大腸內形成好的細菌叢,促進排便順暢,維持身體健康。而維他命E也具有抗老化作用。
大豆發酵成為納豆後,各種營養素增加,使得細胞功能提升,促進成長,防止老化,增強精力,創造美肌。

發佈日期: 發佈留言

吃納豆能改善眼底出血

眼底中分布著無數的細小血管,是相當重要的部位。因為各種病因而造成眼底的血管破裂時,就會引起眼底出血。
引起眼底出血的代表性疾病,包括糖尿病、高血避等。若持續出現高血壓時,則全身的動脈硬化,眼底的血管變硬,造成眼底出血。很多人因為糖尿病而導致失明,原因就在於眼底出血。
另外,眼底出血也和血栓有關。血栓是血管中形成的血塊,,如果阻塞在腦血管,會造成腦梗塞或血管性癡呆;如果阻塞於心臟的冠動脈,則會成為心肌梗塞的原因。
納豆中所含的納豆激酶,能夠預防血栓的形成,也能溶解血栓,改善眼底出血。
眼底出血的背後,幾乎都隱藏著高血壓或動脈硬化的癥狀。一旦高血壓或動脈硬化進行,容易生成血栓,引起眼底出血。
吃納豆能夠促進血液循環,預防高血壓和動脈硬化,進而改善眼底出血。
另外,視網膜中央靜脈閉瑣癥也是引起眼底出血的原因,有的醫師會建議患者攝取納豆,藉此提高治療效果。